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的大学生们,历经三年,抢救了一批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缺损严重的红色文物,为党的生日献上一份特殊礼物。
红色文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实物遗存,承载着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使命。作为我国第一家设立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在项目负责人汪苡恝副院长领衔下,自2022年起,同专业负责人沈骅老师和专业教师及学生一起开展保护与修复工作,共修复了族谱、信件、手札、教材等多件红色文物。
其中包括《中湘罗氏四修族谱卷五、六、七》三本古籍。《中湘罗氏四修族谱》是20世纪40年代左右,由罗氏族人捐赠给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现为其馆藏品。该族谱卷五记录了烈士罗亦农的家族世系繁衍以及重要人物事迹。
罗亦农烈士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原名罗善扬,字慎斋,后改名为亦农,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920年在陈独秀的启迪下,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在莫斯科留学期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担任中共中央组织局主任、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等职务。1928年因叛徒出卖,在上海公共租界内被逮捕,随后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
整本古籍纸张泛黄变色,最严重的病害现象是由于纸张老化、酸化导致的纸张脆化、断裂、裂口以及破损。古籍封底以及后半部分有严重残缺,且表面有尘垢、污渍,可能是前期保存不当引起的。此外,整本古籍中有轻微的皱褶、折痕以及破洞。通过科技检测分析、制定修复方案,最终完成族谱修复任务。
还有上世纪40年代史霄雯刻写的“加紧团结、迎接解放”宣传品。史霄雯烈士1926年生,江苏常州人,1945年考入交大化学系,1948年成为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会员,担任革命宣传工作。他还主编《生活壁报》,将解放战争形势编印成《每日文摘》、《每周新闻》。他在牺牲前对同学穆汉祥说:“我史霄雯的血能够和共产党人,为祖国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而战斗的最坚定战士的血流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光荣”,充分表达了革命者的崇高理想。
作为交大校友的史霄雯烈士曾在上海解放前夕,用其印制革命宣传材料《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呼吁众多新青年奋起加入到保卫上海大作战中。
1949年的“四·二六”大逮捕发生后,交大学生穆汉祥、史霄雯双双入狱,二人被捕后,在狱中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就在5月20日,上海解放前夕,反动派将穆汉祥、史霄雯押到闸北宋公园秘密杀害。
修复前的宣传品“加紧团结、迎接解放”纸张老化、泛黄、发脆,有黄斑、污迹,周边局部破损、残缺,中间断裂一分为二。修复后宣传品形成统一整体。
修复前
修复后
据介绍,今年该项目仍将继续,其中包括“1950年4月28日颁发给叶聪同志的功劳证”“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吕飞巡《革命烈士家属光荣纪念证书》”“20-30年代内外棉厂工人借高利贷的借据”“20-30年代内外棉厂职工的登记表”等。今年修复的文物,其本身材料低劣,加之长期保存环境恶劣和不当的人为因素造成二次破坏,使得修复任务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其难度远高于一般纸质品修复。上海视觉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表示,红色文物的保护不仅是文化遗产的留存,更是对初心的坚守、对精神的传承,因此定将克服困难,不辱使命,为后人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股股宝配资,可靠的配资门户,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