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水。” 我再三确认了配料表,“常温保存9个月?”
等等,这合理么?
面对手里写着“鲜米饭”的包装食品,我抓耳挠腮。瞟了眼价格,1.99元?那就宠幸一盒吧。都说预制菜黑科技日新月异,我倒要看看这“零添加”的常温预制米饭,是什么味儿?
“叮!” 到家两分钟,一份预制米饭出炉。揭开塑料封口,米饭的香气弥漫出来,是真的大米香气,不是防腐剂或乳酸的怪香。吃一口,米粒软糯恰当,跟我用电饭锅煮出来的不相上下。就着前一天剩下的鱼香肉丝,这碗预制饭被吃得一干二净。垃圾一丢,连碗都不要洗!
“此等好东西,多多益善”,我忍不住夸赞。
上面这个场景,发生在半年前。意料之外地好吃,让我对预制饭留下了好印象。在大数据精准推流下,我继而尝试了各种号称15分钟内吃上好饭的“预制米饭”。不吃不知道:大米饭,这个预制菜在感最低的主食,竟然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
用“魔幻”来形容这届预制米饭,真是一点不为过。
我吃到的第二份预制米饭,是一次展会偶遇的“有范先生”。
这个包装用巨大字体写着“开袋即食”的米饭,不仅在封口处标明“无需添加防腐剂、香精、色素,常温保存”,还贴心的准备了冻干蔬菜汤。每一个信息都在叫嚣着“厉害”。于是我上钩了。
然而这份预制米饭,每个环节都开在了我的意料之外。
外表来看,它无比类似风靡海外的洋中餐包装:纸质的四方小盒,顶端可以手动折叠密封。我以为里面是份干燥的米饭,需要加热水泡发。谁知打开后,却是个类似预制菜的塑封水浴真空包装。上面写着“开袋即食”,但建议“微波加热2分钟口感更佳”。
我买的菌菇味,出于好奇先尝了口冷的,不难吃,但米饭口感很奇怪。微波炉叮两分钟后,质变发生了!热气香气开始弥漫,鼻息间是酱油和菌菇调味酱料香气;吃一口,味道类似菌菇拌饭酱搭配Q弹软糯的米,米的“Q弹指数”甚至可以说是我吃过的米饭历史上最高!
真是有点意思!
翻看配料表,“炒饭专用米”几个大字印入眼帘,还备注了(大米、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我下意识以为是什么增强型大米,并未多想。除此之外,只有杏鲍菇、香菇、胡萝卜、稻米油、蘑菇精、白砂糖,食用盐。的确干净,就是价格不便宜:3包152克的米饭40块钱,平均一份13块钱。虽然搭配了冻干汤,可这点米饭哪能吃饱!而且,我为啥不直接用蘑菇酱拌饭呢?
于是这份预制米饭,在惊鸿一瞥后离开了厨房。
“新鲜的马铃薯做成干燥的大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整整耗时5年半才有的这项新技术突破!” 三农视频里,一个看起来可以颠覆食品科技界的突破,被推送到我的面前。“口感上既有大米的软糯感,还有土豆的香甜,真是活久见!”
世间还有此等好物,我怎能不试试?
茫茫淘宝海洋里筛选数小时后,一款标注“本品为院士团队研发的正品土豆米”的产品出现,官方推荐烹饪方法为:蒸5分钟,焖10分钟。15分钟吃上饭,比电饭锅快不知多少,还更营养。虽然每公斤32块8的价格,比普通大米贵了5倍,但这是科技突破呀!
于是,我又下单了。
几天后,我收到了土豆米。配料表显示,它由新鲜土豆、玉米粉、莜麦粉、魔芋粉、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制作而成。虽然跟我脑补的“鲜土豆切成了米的形状”不同,但之前“预制饭黑科技”的美味我是领教过的,迫不及待就做了一碗。
这次却翻车了。扑面而来的“塑料”感,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买错了商品。咬一口,“大米的软糯,土豆的香甜” 一点没有,常出现在莜面荞麦面里的那种粗粮感倒是明显,还有一种似曾相识的Q弹,想了半天都不知道在哪见过。
一口之后,我就把这碗“科技突破”放进了冰箱。
秉承着不浪费食物的原则,第二天我把剩下的土豆米做成了炒饭。突然,奇迹再次发生:这个土豆米在历经高温油脂和调味后,竟变得无比松软、弹牙Q弹,甚至塑料感也在香料的加持下消失了!一份普通的鸡肉咖喱炒饭,愣是给我吃出食神里“灵魂叉烧饭”的感动。
死去的记忆也如潮水般涌了进来:这不就是上次那个炒饭专用米的口感么?
吃过自热米饭的人大概还记得那味如嚼蜡的体验。那包一看就不是真米的“科技米”,即便给足热水和时间,也得不到大米饭的半分香气。咀嚼的时候,你甚至不自主地会想到“吃塑料”。难吃是种原罪,第一世的预制米饭充满了原罪。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预制米饭重生了。
我搜了下“香米饭”的制作过程,还真没有狠活,全是科技。一条生产线,将耐高温的塑料盒排排放好,里面灌注进大米,加水,进入长条密封蒸锅里蒸熟。跟家里做饭的“唯二”差异,就是两道杀菌工艺:第一道是生米时候,就进入一个叫灭菌釜的机器里高温杀菌;第二道是蒸完后,再次进入灭菌釜高温杀菌。加上类似“利乐包”的多层氧气隔绝包装 —— 杀菌加密封,就是米饭罐头嘛!自然能常温保存不变质了。
过去吃不到,是因为设备贵,市场需求少,买得起且必须买的多是航空、铁路等等特需餐饮。如今社畜当道,不想做饭甚至不会做饭的人多了,价格自然也就打下来了。
今天你再问,我下班挤完40分钟地铁,是会花1块99、微波两分钟吃这样一份米饭,还是自己洗米淘米用电饭锅做一锅米饭,还是外卖顺带多一份有夹生饭可能的米饭?我肯定选“香米饭”—— 不是不会做,而是累了,累到多跟任何一个人说话,多做任何一个步骤我都不想。更何况“干净又卫生”这事上,楼下的苍蝇馆子,永远比不上无菌生产车间可靠。
至于另外一款“炒饭专用米”,又是另一回事。它的存在,完全不是我以为的“大米变强了”,而是科技进化了。
因为大米无法像方便面一样,加热水就能复原,为了制作这种可以迅速煮熟的“预制米饭”,必须将大米先煮熟,磨成粉,加“胶水”(就是配料表里的“单双甘油脂肪酸酯”),进入模子“挤”出来——换个理解,就是颗粒状的米线。过去难吃,是因为研发人员“不在意”口感。但近几年他们意识到,弹牙有嚼劲,米饭吃着才舒坦,于是在重组米的基础上,设置了更多“挤”米方法,调配了不同比列的淀粉,增加了类似魔芋的口感调配剂,才有了这重生的“预制米饭”。
只不过,如果还是叫“快熟米”或者“重组米”,消费者肯定不买账。于是,“炒饭专用米”出现了,“土豆米”出现了,在我看到的一篇报道里,“杂粮米”也即将投产——就是将各种粗粮谷物煮熟了磨成粉,用类似的工艺做成快熟重组米,面向高血糖人群市场。
大米饭,这个预制菜里存在感最低,制作成本最少的主食,也就在这样的技术推动中,进化出了各种让人惊叹的形态。
这几天家里有朋友借住,看见了我厨房里囤积的6盒“香米饭”。她没见过,好奇地问我是什么?当我回复是微波2分钟即食的大米饭时,她指着我灶台上的电饭煲问:你不是有电饭煲么?
有,不仅有电饭煲,还有米,一袋我年初我花95块钱买的5斤新疆羊脂籽米。在我间歇性做饭热情下,半年后的它也只不过经历了一点皮外伤。我相信只要米虫不入侵,我可以吃到地老天荒——毕竟做饭并不是一件难事,平日多做点冻着也很容易。
●独居打工人的日常
但只要你单身,是个打工人,就一定经历过饭菜冻着冻着就“发白”了,升华了,结霜了,串味了,就“哪怕你知道它一直在冻着没坏,也不敢微波炉加热”了。换句话说,冻成干尸了。
冻饭容易,吃冻饭难。冰箱本就不大的冷冻空间,不仅要留足地盘给买一送一的饺子,外卖补贴薅回来的帕尼尼,各种凑单买的冻虾冻牛排冰淇淋;如果有室友,上述所有空间还要再砍掉一半。不是我不想冻,而是空间实在有限,需要合理优化。
是,饭要吃新鲜的,但如今职场工作者的生活节奏,不是心想,就能事成的——它极大程度上由今天是否加班,领导是否突发奇想,同事是否临时组局,今天是否想减肥,疯狂星期四到没到控制着。常温保存的预制米饭,至少能随意放在卧室/阁楼这些空间里。面对突发的做饭热情,也不需要担心电饭煲的开关有没有开。
更何况,这些预制米饭,做炒饭真是一流:
且不说香米饭本来就是天然的“隔夜饭”,随手开一盒就能下锅,粒粒分明香气扑鼻;重生的科技米,更是被商家自己冠上了“炒饭专用米”的标签。虽然直接蒸不好吃,但被结构性改造过的Q弹质地,在猪油鸡蛋小葱酱油面前简直是天选之子——吸饱了油脂香料的它们,在热气里散发着无穷的香气,咬一口,你都不确定你吃的是米饭,还是弹牙软糯的幸福。
而对于绝大多数打工人来说,能回家后不开火不等待不说一句话,吃上热饭,甚至还能加点午餐肉鸡蛋炒一炒,已经是无比的幸福。
本期作者|梅姗姗
编辑|斯小乐 视觉/创意|BOEN
摄影|梅姗姗、抖音@央视主播说三农、Youtube@푸디랜드FoodieLand
股股宝配资,可靠的配资门户,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